SERVICE PHONE

363050.com
zuqiu 平博足球
你的位置: 首页 > 平博足球
平博体育 平博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

发布时间:2025-07-25 04:22:25  点击量:

  平博体育,平博真人,平博棋牌,平博彩票,平博电竞,平博百家乐,平博游戏,平博体育官方网站,平博体育网址,平博体育app,平博app下载,平博投注,平博,平博官方网站,平博最新入口,平博赛事,平博足球

平博体育 平博体育官方网站 平博体育APP下载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

  2025年一季度,卫星化学归母净利润为15.7亿,同比提高53.4%。我们认为主要是为乙烷裂解利润依旧坚挺及C3产业链同比去年Q1具有量增逻辑,比如80万吨/年丁辛醇项目。

  根据我们计算,2025年Q1乙烷裂解、石脑油制乙烯与煤制烯烃的平均利润分别为2439、-7与1378元/吨。乙烷裂解利润依旧高于其他两条路径。截至2025年4月期间,美国乙烷价格持续下降,乙烷2025年4月18日价格从3月均价的29美分/加仑,跌至23美分/加仑,我们认为卫星后续乙烷裂解利润有望增厚。

  公司新项目于2023年年底通过发改委审批,并且项目一阶段的二次环评已经于2024年5月22日挂政府官网。待公司项目投产之后,公司的乙烯产量或将从250万吨变为500万吨,C2产能或将翻倍。

  2025年Q1,丙烯酸均价为8062元/吨,同比24年Q1的6300元/吨,同比提高1761.5元/吨。截至2025年4月18日,丙烯酸依旧维持7800元/吨的价格水平,我们认为25年公司C3业绩有望进一步增长。

  风险提示:1)C2的三四期项目投产延后的风险;2)乙烯价格下行,导致乙烷裂解利润减少的风险;3)乙烷价格上涨,导致公司成本上行的风险。

  事件:公司发布2024&2025Q1业绩,2024年实现收入33.58亿元,同增24.75%,归母净利润为-2.37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8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2025Q1实现收入7.29亿元,同增2.03%,归母净利润为-0.1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19亿元,同比由盈转亏。2024年公司拟每股派息0.04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0.98亿元。

  聚焦供应端及经销端重塑,新增自营销售业态,创新线下渠道,带动收入较好增长。2024年,公司通过转型及业务结构调整,实现收入同增24.75%,其中移动互联网媒体投放平台业务/品牌综合服务业务/货品销售业务分别实现收入27.96/2.70/1.89亿元,同增20%/51%/192%。具体来看,1)实现了对供应端及经销端的重塑,从原有开放性授权模式逐步过渡到现在的邀约制加盟,选择与具有较高供应链品质及运营能力的供应端及经销端新客户合作。此外,针对不符合公司商品品质要求的供应链客户及过度内卷的经销端客户,公司亦于报告期内与其终止了相应合作。2)新增自营销售业态,遵循大单品理念,基于消费者广泛的品牌认知、高效的商品周转及极致的成本控制,为消费者提供具有仪式感的基础款内着与可通勤的户外款外着,产品涵盖防晒、速干、针织、轻羽绒、保暖内衣、袜子、内裤等,并于2024年12月于上海环球港商城开设了第一家品牌快闪店,主要销售公司轻奢系列产品,并于开店期间获得了较好的消费者反馈。未来公司也将继续布局线下渠道,并与更多线下零售业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以期打造公司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引入专业设计团队并与国内外优秀供应商合作,持续赋能产品供应链,南极人实现了“大牌平替”策略;百家好定位“美学风格化SPA品牌零售商”,通过“快返小单”的模式及高效周转实现了近年来GMV同比快速增长。

  战略转型过渡期,利润承压。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37亿元,同比减少3.48亿元,主要系战略转型升级投入与市场环境竞争加剧的双重影响。1)南极人品牌战略升级新增自营及加盟模式,推出了南极人轻奢系列,公司2024年与分众传媒进行了梯媒合作,并开展了包括明星代言、机场推广及平台投流等一系列营销活动,从而导致销售费用大幅增加,虽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响但也短期利润承压。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5.88亿元,同增430%,销售费用率17.50%,2023年为4.12%。2)子公司时间互联受行业竞争加剧、上游成本抬升及毛利空间压缩等影响,利润未达公司预期,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1.08亿元。

  风险因素:战略转型升级效果不及预期,费用投入产出比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2025年4月,凯莱英发布2025年一季报:公司1Q25实现营业收入15.41亿元,同比增长10.10%;实现归母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15.83%。得益于公司降本增效的持续推进,以及新兴业务快速增长,利润增速显著快于收入增速。

  2025年第一季度,1)小分子业务保持稳定,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毛利率为45.2%。2)新兴业务延续高增长势头,收入增速超过80%。多肽、寡核苷酸、ADC等细分业务已逐步兑现业绩,订单与收入均展现了强劲的增长态势,毛利率提升至33.1%,较去年同期明显改善。

  费用率方面,1Q25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9%(-0.3pp)、11.9%(-0.4pp)、8.9%(-3.2pp),均有所改善。从绝对值来看,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0.44亿元(-1.05%)、1.84亿元(+6.42%)、1.38亿元(-18.63%),其中管理费用受海外site投入影响有所浮升,其他费用绝对值均有所下降。公司整体降本增效已见成效。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回款不及预期风险、汇兑损益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客户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风险等。

  2025年1季度,亿纬锂能收入同比增长37%,储能和动力出货量分别同比+80.5%/57.6%。动力电池业务盈利能力在1季度改善,随着产能利用率提升,我们预计该板块盈利能力有进一步提升趋势。马来西亚工厂产能落地,有望缓解公司产能压力,并助力公司应对关税不确定性。我们看好公司动力、储能和消费三大业务板块的发展前景,维持目标价56.51元人民币及买入评级。

  动力和储能电池出货量高增,1季度收入同比增37%。2025年1季度公司收入/扣非归母净利润128.0亿元/8.2亿元(人民币,下同),分别同比+37.3%/+16.6%,我们认为这主要得益于电池出货量的快速增长,期内公司的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出货量12.7GWh/10.2GWh,同比+80.5%/+57.6%。一季度公司毛利率/扣非归母净利率17.2%/6.4%,同比-0.5个/-1.1个百分点。基于公司目前的产能和产能利用率,我们预计2025年公司动力和储能电池出货量约为50GWh/80GWh(2024年:30GWh/50GWh)。

  海外产能落地应对关税不确定性,消费领域积极拓展新业务。关税不确定情况下,亿纬锂能海外产能的先发优势凸显。公司马来西亚一期消费电池工厂于2025年1季度投产,二期储能工厂按规划稳步推进,公司预计2026年初开始量产,支持海外全球交付。此外,公司通过CLS模式(Cooperation合作研发、License技术授权、Service服务支持),与北美头部商用车企业合资建设电池产能,聚焦商用车领域。消费电池领域,公司正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包括eVTOL、无人机/飞行器、机器人等,其中机器人领域已经为部分客户完成样品交付和组装。

  三大业务板块发展向好,维持买入。1季度公司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0%,并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我们预计2025年该板块有望实现盈利;储能领域,公司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2024年全球储能出货量排名第二,核心产品Mr.Big系列600Ah+储能电芯有望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消费电池领域,2024年公司消费电池实现满产满销,随着马来西亚一期工厂投产,产能瓶颈突破,我们预计2025年该板块收入有望维持增长。我们上调公司2025/26年收入预测1%-2%至649.5亿/763.8亿元,同时调整归母净利润至57.8亿/71.4亿元,并预测2027年收入/归母净利润858.5亿/84.1亿元。基于DCF模型,维持目标价56.51元人民币和买入评级。

  江苏金租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点评:一季报营收超预期,利差和规模投放表现亮眼

  2024年营收/净利润为52.8/29.4亿元,同比+10%/+11%,年报符合我们预期。2025Q1营收/净利润为15.4/7.7亿元,同比+20%/+8%,一季度拨备前利润同比+20%,营收超预期,减值高增抑制净利润。2024/2025Q1年化加权平均ROE为14.7%/12.6%,同比-1/-3pct,权益乘数为5.6/5.9倍,同比-1.1/-0.8倍,主因转债转股带来的摊薄影响。考虑市场竞争加剧,我们下修2025-2026年净利润预测至33/37亿元(调前34/39),新增2027年净利润预测41亿,同比+12%/+13%/+10%,EPS为0.6/0.6/0.7元,当前股价对应PB为1.2/1.1/1.0倍。2024年公司分红率提升0.6pct至53.1%,当前股价对应股息率5.2%。公司资产规模稳健增长,净利差表现亮眼,资产质量优秀,基本面持续向好,维持“买入”评级。

  (1)2024年末/2025Q1末应收融资租赁款余额1278/1427亿元,同比+12%/+18%,2025Q1环比增长149亿元,环比+12%,一季度规模增长好于我们预期,公司资产端能力优秀。业务零售特征突出,2024年存量单均规模105万,存量客户超11万,中小微客户数(含个人)占比超99%。直租占比提升,2024年直接租赁投放同比+22%,直租占比47%(2023年为46%)。公司“厂商租赁+区域直销”双线展业模式高效,营销获客能力持续增强,2024年末合作厂商(经销商)数量5847家,同比+62%,区域直销持续深耕。(2)结构来看,3+N布局服务实体经济,2024年末清洁能源、交通运输、工业装备规模326/240/178亿元,占比26%/19%/14%,增速来看,农业装备/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同比+42%/+40%/+25%。

  事件:公司发布 24&25Q1 业绩。 2024 年公司实现收入 56.03 亿元(同比+0.4%),归母净利润 7.67 亿元(同比-4.4%);单 24Q4 收入 17.25 亿元(同比-2.7%),归母净利润 2.45 亿元(同比-13.7%); 25Q1 收入 11.21 亿元(同比-6.7%),归母净利润 1.18 亿元(同比-16.4%)。我们认为 25Q1 收入下滑主要系 24Q1 辛巴电商高基数影响,且线 月陆续落地、 收入传导有一定滞后效应;我们认为利润端下滑主要系员工持股计划股份支付影响,并加大新业务战略投入, 实际经营利润或保持平稳。

  传统业务稳健增长,渠道布局多元健康。 2024 年公司床垫/床架/沙发/床品分 别 实 现 收 入 26.79/16.65/4.32/3.04 亿 元 ( 同 比+3.8%/-0.1%/-0.4%/-7.5%),核心产品床垫增长稳健; 24 年床垫毛利率61.4%(同比-0.9pct),盈利能力保持平稳。分渠道来看,公司已建成以“经销为主,直营、直供、电商等多种渠道并存”覆盖全国的多元化、全渠道销售网络体系,拥有线+家,不断完善线下终端销售网络,逐步进驻核心购物中心,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地区设有专卖店;线%),线上&线下协同效应显著。

  前瞻布局 AI 床垫,海外市场前景可期。 公司推出 2025 年 AI 智能床垫新品T11+,搭载第三代压电陶瓷高精传感器、潮汐算法 2.0,从床延展到空间、享受睡眠仪式感。公司战略前瞻布局 AI 床垫,有望在市场中形成优势卡位,稳步推进 AI 直营门店开设,且我们预计毛利率有望逐步优化。出海方面,线下零售渠道已覆盖北美、澳洲、欧洲、新加坡和港澳台等 19 个国家或地区,深耕亚马逊、沃尔玛及 OTTO 渠道,并积极探索 tiktok、 shein 等新兴电商平台,收购新加坡知名家居品牌 Maxcoil 的新加坡销售总部及其位于印尼巴淡岛生产基地的核心资产,完善海外生产基地布局,有望加强东南亚市场辐射、加速品牌出海。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1.9亿元,同比-5.1%,实现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45.5%;2024年单四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1.9亿元,同比-16.4%,实现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69.7%。

  产品结构优化,整包优势突出。1)分产品看:功能性、定型、不定形耐火材料分别实现营收13.6亿元(+8.5%)、18.7亿元(-10.4%)和10.7亿元(-3.4%),功能性耐材技术壁垒高、毛利率高,市场竞争优势突出,是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定型耐材技术壁垒低,行业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走低,对公司营收有所拖累。2)分销售模式看:整体承包、单独销售分别实现营收25.4亿元(+2.0%)、26.6亿元(-11.0%),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产品体系完善,研发实力强,可以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耐火材料系统解决方案,在整包模式市场占比持续提高背景下,显著强化公司综合竞争力。3)分区域看:国内、海外分别实现营收37.4亿元(-6.6%)、14.5亿元(-1.2%),其中海外毛利率为28.7%,远高于国内15.2%的毛利率,公司海外产能布局将有助于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拓宽成长空间。

  毛利率有所下降,研发投入显著增加。1)毛利率:受钢铁等下业需求疲弱、耐材产品价格走低影响,毛利率同比下滑0.9个百分点至19.0%。2)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增加0.4、0.3个百分点,主因为营收规模下降;研发费用率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预计是活性氧化镁应用研发领用原材料较多导致。3)净利率:综上影响,公司综合费用率同比增加2.5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至2.5%,盈利能力阶段承压。

  传统业务相对稳健,新业务大有可为。公司深耕耐材行业多年,综合竞争优势突出;优质矿产储备丰富,活性氧化镁新业务打开成长空间:1)公司作为耐火材料行业龙头,产品体系完善,技术优势突出,综合竞争力强劲,在整包模式占比持续提高、行业环保政策趋紧等背景下,市场份额将持续向行业头部集中,公司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2)新材料事业部重点拓展湿法冶金提镍提钴的高效沉淀剂市场,研发团队依托资源优势重点攻关,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通过了客户端严格的中试应用检验。2024年下半年相关产品已成功入围多家客户的合格供应商,获得了包括格林美在内的多家湿法冶金客户的认可,目前已实现批量供货。综合来看,公司传统业务耐火材料较为稳健,新业务高效沉淀剂市场开拓顺利空间广阔,兼具安全边际与业绩弹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23元、0.36元、0.52元,对应PE分别为22倍、14倍、10倍。公司综合竞争力突出,新业务开拓顺利放量在即,看好公司业绩弹性,给予公司2025年30倍估值,对应目标价6.9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业务拓展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关税政策变动风险。

  2025年一季报点评:归母营运利润稳健增长,价值率提升推动NBV同比+35%

  【事件】中国平安披露2025年一季报:1)归母净利润270亿元,同比-26.4%,主要受到债市下跌以及平安好医生并表等因素影响,剔除平安好医生并表影响后同比约-17%。分业务归母净利润增速:寿险-23%、产险-16%、银行-6%、资管+19%、金融赋能亏幅扩大。2)归母营运利润379亿元,同比+2.4%。其中,寿险及健康险营运利润同比+5.0%。3)一季度末净资产9397亿元,较年初+1.2%。4)NBV达129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34.9%。

  寿险:价值率提升带动NBV快速增长,银保渠道贡献继续提升。1)2025Q1用于计算NBV的首年保费同比-19.5%,NBV可比口径下同比+34.9%,其中个险、银保分别同比+11.5%、+170.8%。2)可比口径下按首年保费计算NBV margin同比+11.4pct至28.3%,我们预计主要受产品结构改善、报行合一以及预定利率下调等因素影响。3)Q1末寿险代理人数量33.3万,较年初-6.9%,人均NBV同比+14%。

  产险:综合成本率明显改善,业务品质保持良好。1)Q1产险保费同比+7.7%,其中车险、非车险分别+3.7%、+15.1%。2)综合成本率达96.6%,同比-3.0pct,预计主要受大灾赔付减少、信保业务风险基本出清影响。

  投资: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提升。1)非年化净投资收益率0.9%,同比持平;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1.3%,同比+0.2pct。2)Q1末公司投资资产超5.92万亿元,较年初+3.3%。其中债权计划和债权型理财产品占比较年初-0.3pct降至6.1%,不动产投资余额占比3.5%,物权、债权、股权分别占比82%、14%、4%。

  综合金融及康养生态:持续赋能主业发展。1)个人客户数较年初+1.0%,客均合同数较年初+0.3%。2)集团个人客户中近63%享有医疗养老生态服务,客均合同数和客均AUM是普通客户的1.6倍、4.0倍。

  资本实力有望持续增强。平安寿险25Q1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较年初提升47pct、39pct至164%、228%,主要是对持有至到期债券进行重分类和价值重估影响。集团拟未来三年发行不超过500亿元境内债券融资工具,资本实力有望继续增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结合公司2025Q1经营情况,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352/1544/1770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5E PEV0.62x、PB0.89x,仍处低位。我们看好公司改革成果逐步释放,以及稳定分红回报价值,维持“买入”评级。

  2025年一季报点评:归母净利润同比+32%超预期,大股东增持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5亿元,同比+15.2%。2025年一季度公司国内土方&非土方工程机械产品表现优异,好于行业;海外非洲、中东、亚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收入均保持高速增长。利润端,公司2025Q1实现归母净利润6.6亿元,同比+32%,扣非归母净利润6.1亿元,同比+34%,业绩好于预告中值。展望2025年,国内土方机械开启向上周期,公司是国内土方机械收入占比最高的公司,2024年公司国内土方机械收入占比约50%,产品结构优异,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周期向上。

  2025Q1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22.0%,同比-0.8pct,毛利率下滑主要是会计准则调整影响;销售净利率7.0%,同比提升0.5pct,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费用端,2025Q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2.0%,同比下降1.1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5%/2.5%/3.2%/-0.2%,同比分别-0.8/+0.2/+0.4/-0.9pct,费用管控能力优异。我们预计随着公司采购端持续降本、生产效率提升、大型化&电动化产品占比提高、海外渠道建设推进,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2024年12月,公司发布2025年经营展望,预算营业收入346亿元,同比+15%,销售净利率提高1pct以上,看好公司业绩释放确定性。

  (1)混改释放成长活力:2022年公司完成混改并实现整体上市,混改完成后陆续发布股权激励和定增,有效扩张产能、升级智慧工厂、激发员工积极性,综合竞争力大幅增强。此外,公司于2025年4月25日发布新版薪酬方案,混改后公司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机制,完备的薪酬制度与股权激励政策将有效提升公司内部活力。

  (2)回购增持彰显长期发展信心:2024年公司实施两期股份回购,截至25年2月28日累计已回购552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7%;2025年4月25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柳工集团将增持2.5-5亿元,回购及增持均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0.72/28.93/37.95亿元,对应当前市值PE分别为11/8/6x,维持“买入”评级。

  25Q1:收入57.86亿(同比+7.6%),归母净利润4.97亿(同比+5.8%),扣非归母净利润4.84亿(同比+5.0%)。

  内销:预计Q1收入有小个位数增长,相较24Q4下滑已有恢复性增长,参考奥维Q1厨小行业零售额+2.5%,看好Q2618旺季+国补拉动下增速向上;

  外销:预计Q1收入同比增长双位数超预期,相较24Q4增长进一步提速,主因关税扰动下提前出货,审慎口径下,全年SEB关联交易指引维持+5%。

  Q1毛利率同比+0.1pct,归母净利率同比-0.1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率同比各-0.3/-0.1/0/+0.5pct。公司毛利率提升+营销费效改善彰显经营韧性,财务费用波动影响短期盈利主因分红+降息。

  25年国补拉动下内销有望回暖,结构改善营销提效下盈利稳健;外销对美敞口较小且有越南产能布局,受关税影响可控,随SEB全球开拓有望保持稳增。

  北交所新股申购报告:钛合金“小巨人”崛起,消费电子、3D打印领域的深度融合

  天工股份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事钛及钛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将原材料海绵钛与其他金属元素通过配比、熔炼、锻造及各种精加工工序,制作成能最大程度发挥钛及钛合金材料技术性能的产品。公司钛及钛合金产品从粗加工逐步向精加工、深加工转型,包括消费电子行业、3D打印领域的钛合金线材等,开拓更广阔的新兴市场。与南京工业大学联合成立的江苏省钛及钛合金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江苏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取得专利62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2024年实现营收8.01亿元,同比-22.59%,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1.57%;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0.40%/21.78%。

  钛材需求结构性升级,钛加工材产销量稳定增长高端化发展市场空间大近年来,我国钛加工材产量及销量保持稳定增长。近年来,我国钛加工材产量及销量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中国钛加工材产量为4.86万吨,2023年增长至15.9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97%。中国海绵钛产量从2015年的6.20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21.80万吨,复合增长率为14.99%,增速超过全球海绵钛产量增速。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的统计,2023年度,我国钛材化工领域需求占比51.23%,其次是航空航天领域需求占比19.79%。钛及钛合金材料逐渐进入民用市场。正在消费电子、3D打印、生物医疗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技术:公司经过多年布局和投入,成功研发出符合下游客户要求的各类消费电子用钛材,并率先应用于多家消费电子市场主导品牌的高端机型。先后研发出增材用高抗冲击低成本钛合金丝材、航天航空用耐高温型轻质钛合金等创新型产品。募投:募投项目计划总投资40,000万元,拟通过在现有土地新建生产车间,凭借公司拥有的产品专利技术、技术研发储备与现有生产设施,新增生产及其他辅助设备,实现年产3,000吨高端钛及钛合金棒、丝材的能力。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高端钛及钛合金棒材2,000吨、丝材1,000吨,合计新增公司高端钛及钛合金线.86%。

  天工股份同行可比公司PE2023均值为39.1X。天工股份从事钛及钛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将原材料海绵钛与其他金属元素通过配比、熔炼、锻造及各种精加工工序,制作成能最大程度发挥钛及钛合金材料技术性能的产品。公司钛及钛合金产品从粗加工逐步向精加工、深加工转型,包括消费电子行业、3D打印领域的钛合金线材等,开拓更广阔的新兴市场。考虑到公司技术及品牌优势,有望进一步提高行业渗透率,建议关注。

  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25.78亿元(同比+32.71%,下文皆为同比口径);归母净利润5.08亿元(+32.60%);扣非归母净利润5.08亿元(+35.89%)。2025Q1

  2024年公司乌灵系列营收14.38亿元(+17.14%),百令系列营收1.88亿元(-6.78%),中药饮片营收7.63亿元(+46.02%),中药配方颗粒营收1.02亿元(+143.19%),其他营收1.77亿元(+1653.83%)。其中乌灵系列产品毛利率为86.42%(-0.08pct),保持稳健。

  2024年公司坚持“一体两翼”战略目标,全方位拓展营销渠道,加速全国市场布局与覆盖,推动公司业务稳健发展。成药方面,公司以“稳自营,强招商,布零售,全模块”的营销策略为指引,多元化拓展销售渠道。中药饮片方面,抢抓中医药养生市场机遇,中药净制饮片在医院互联网端销售大幅增加,通过集采充分发挥浙江省内优势不断扩大市场。配方颗粒方面,进一步完善省内省外的销售网络,强化销售团队建设,推进学术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

  福建海风核心运营平台。中闽能源是由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控股的福建省省属电力平台。截至2024/6/30,公司控股装机容量95.73万千瓦,其中海风29.6万千瓦、陆风61.1万千瓦、光伏2万千瓦及生物质3万千瓦。公司装机风电为主,聚焦优质海风开发,海风作为最核心资产,2020年以来海风净利润占比超60%。公司风电电价及利用小时数优势明显,2023年公司ROE11.3%,其中福建海风项目ROE达22.7%,显著高于绿电行业平均收益率水平,彰显优质绿电资产α。

  福建享最优海风资源,福建海风开发成长空间广阔。1)福建省享最佳海风资源:受台湾海峡“狭管效应”影响,福建海域风能资源得天独厚,利用小时全国最高,近海水深适中地质稳定具备规模化开发条件。2)围绕负荷消纳无忧:海风项目紧邻需求,2021年以来福建弃风率保持0%,2024年福建用电同比+7.8%高于全国,有效装机容量同比+5.9%低于用电增速,为海风消纳提供有利供需环境。3)福建十四五规划新增开发海风1030万千瓦,十五五有望接棒延续。截至2024年底,福建省已完成竞配/直配项目分别660万/141万千瓦,海风开发有望再提速。

  竞配/直配电价落地,海风依然是最优质的绿电资产。海风在绿电电价体系中相对独立,早期项目电价较高且固定。2021年福建省开启省内海风竞配,竞争激烈导致竞配上网电价显著折价,引发市场对于福建项目海风收益率担忧,也限制了海风项目的开发节奏。随着市场回归理性,2023年以来竞配电价逐步回升,部分项目通过直配,由企业和政府协商确定电价,电价优势明显。电价担忧逐步落地,从消纳、利用小时数、投资成本综合来看,海上风电依然是最优质的绿电资产。中性假设下(中性的利用小时数、中性的投资成本),直配/竞配海风项目的全投资IRR分别为7.2%/2.5%,单位GW净利润为4.5/1.0亿元。竞配项目收益率相对承压,随投资成本/利用小时数优化,有望逐步提升,直配项目收益率突出,中闽能源等地方国有企业有望在直配项目上彰显项目获取竞争力。

  福建投资集团资产优质,新一轮资产注入推进。2019年控股股东福建投资集团所注入的29.6万千瓦优质海风,已成为公司最核心利润基石。根据集团承诺,集团内电力资产稳定投产、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实现盈利、不存在合规性稳定后将启动注入程序。2025年1月永泰抽水蓄能51%股权注入程序已启动。1)存量项目:集团优质资产充沛,其中平海湾三期(海风,30.8万千瓦,已投运等待补贴核查结果),霞浦B区(海风,29.6万千瓦,已核准),霞浦A/C区(海风,60万千瓦,待核准),即将迎来新一轮优质资产注入。2)增量项目:关注集团与上市公司项目获取的突出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2025年永泰抽蓄资产注入,我们预计公司2024至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7.1/9.2/10.0亿元,对应当前PE15.2/11.7/10.8倍(估值日期:2025/4/25)。考虑福建优质海风项目的获取以及集团资产注入,成长性突出,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1Q25业绩高速增长,看好全年AI持续增厚业绩

  高澜股份发布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2025年4月24日,高澜股份发布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20.6%,归母净利润亏损0.5亿元,亏损扩大1890万元。1Q25实现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22.0%,实现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增长131.0%。盈利能力角度看,2024年公司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滑0.9pct,但1Q25毛利率实现25.1%,较上年同期提升0.8pct。我们认为2024年毛利率下滑主要由于上游冷却液涨价所致。但我们观察到1Q25公司毛利率呈增长态势,我们认为主要由于公司陆续扩大海外建设,尤其是中东地区,公司一方面具备较强竞争优势,获得较大订单实现卡位优势,另一方面考虑到中东地区大力发展特高压、AI相关基础设施,对价格敏感较低,有助于增厚公司毛利。

  进军沙特,助力海外最大柔性直流输电项目。根据高澜股份2024年4月21日公众号信息,公司新获沙特阿拉伯的“±50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项目”订单,为沙特“中南”“中西”两条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提供热管理解决方案,总价值量不低于5亿元。根据沙特发展规划,沙特2030年将建设7条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拟向能源领域投入约1000~1500亿美元,电力基础设施将作为重点投资对象。我们认为中东地区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区域。此次沙特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是高澜股份技术实力的体现,更体现了公司持续扩大海外市场规模。

  深度绑定大客户,海内外液冷全方位拓展。目前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宣布已开始运营沙特阿美位于达曼的数字数据中心,成为沙特AI基础设施扩展的重要一环。沙特将投入109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和初创企业发展,而DeepSeek的落地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腾讯云也在LEAP大会上宣布将在沙特建设中东首个数据中心,并计划未来几年投入超过1.5亿美元发展区域数字经济;华为云也通过与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提供先进的AI方案。我们认为目前高澜股份已是一线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及第三方IDC的重要供应商,积累了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浪潮信息、万国数据等优质用户,已在我国西北、大湾区以及境外北美、东南亚等地区成功部署了批量产品。我们认为高澜股份凭借大客户优势,叠加在中东卡位优势,未来有望实现相关业务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5年~27年分别实现收入9.2/12.8/18.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3/0.7/1.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09/0.21/0.41元,25~27年收入对应2025年04月25日收盘价P/S分别为6/4/3x。我们认为公司主业在行业政策支持下有望稳步增长,同时液冷行业在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产业趋势下,公司相关订单有望加速落地。考虑到公司资源储备充分并充分绑定大客户,有望加速发展。看好公司业务前景,维持“推荐”评级。

地址:平博体育永久网址【363050.com】  电话:363050.com 手机:363050.com
Copyright © 2012-2025 平博体育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